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何冰老师的演讲刷屏了,演讲中,他说,只有弱小的人习惯嘲讽和否定,内心强大的人,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。于是他在演讲中拼命赞美年轻人,把年轻人捧到了天上。这无可厚非,毕竟何老师在是拍宣传片。我们只是想探讨演讲中几个常识问题。

“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,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”。听到这句话,我吓一跳,一个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儿童竟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。我们的儿童,更多是被迫上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,知识面很广,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。即使儿童有自己的爱好,因为发展爱好会妨碍文化成绩的提高,爱好被父母扼杀在摇篮中。即使儿童很幸运,能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好,但是进入了大学和社会,却发现坚持这个爱好,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,或者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,甚至很痛苦,最后干脆放弃了。究竟自己喜欢什么,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体悟的,不是童年、少年、青年、中年所能明确确认的,人只有不断怀疑自己,才能不断成长。

何老师说:“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”,其实能把童年的爱好变成事业的人极少极少。童年爱好了,长大不一定爱好;虽然把童年的爱好坚持到了长大,却不愿意把它变成职业,职业是刻板、模式化的,爱好是随意的、轻松的。

“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,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,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,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,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”。如果说专业是把难以理解的传统的、经典的、学术的、民族的东西通俗化,其实青年是最不专业的,因为没有丰富的积累,根本没办法把事情说得深入浅出。更重要的是,只有更多专业人士埋头于专业领域,不屑于通俗化的工作,才能有更卓越的成就。把经典、学术通俗化,在很大程度上,就是歪曲。著名哲学家康德出版《纯粹理性批判》时,没卖出多少本,不妨碍该著作的经典地位,英国才子阿兰·德波顿出版好多畅销的通俗哲学著作,但没有谁说他在哲学上是专业的。

“弱小的人,才习惯嘲讽和否定;内心强大的人,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”,这样根据一些行为来给行为者做定性评价是不谨慎的,对事不对人,是起码的原则。当别人去嘲讽和否定时,我们至少应该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。遇到《洛丽塔》里面那个诱骗女孩子的中年人,如果不去否定,应该怎样去赞美和鼓励呢?

“因为你们,这世上的小说、音乐、电影所表现的青春,就不再是忧伤迷茫,而是善良、勇敢、无私、无所畏惧”。请问,哪本文学名著中的青年人完全善良、勇敢、无私、无所畏惧呢?如果一个人在青年时段没有忧伤与迷茫,便不会真正长大,永远生活在自己或者别人制造的幻象之中。年轻人忧伤迷茫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再“上下而求索”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文庆

文庆

70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挑刺砖家——专挑专家的刺 E-mail:wqphil@126.com 微信公众号:zhuanyetiaoci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