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子:有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说:“你想做什么事,把道理说出来,只要在理,就可以去做。”这样的家长好像很开明。
先生:在尼采看来,这是害了孩子。
童子:为什么?
先生:难道没发现有家长已经开始抱怨了吗?他们甚至说不过自己的孩子。
童子:即使说不过,也是孩子能说会道啊。讲道理的家长总比一言堂的家长好吧?
先生:尼采说,太讲道理,有四大坏处。第一个坏处,会毁掉高贵的、有品味的东西。
童子:怎么说?
先生:高贵的、有品位的,一般都很麻烦。比如《花样年华》中的张曼玉,即使出去买碗面,也打扮得非常精致。
童子:这在普通人看来,没有必要,也很可笑。
先生:为什么可笑?他们能讲出一大段道理。孩子如果接受了平民视角,也会对父母的讲品味有意见,觉得父母迂腐。
童子: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有品味呢?
先生:更应该身教,而非言传。孩子耳濡目染,“盲目”相信有品味的生活更好,教育便成功了。
童子:讲道理的第二个坏处是什么呢?
先生:总是鼓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辩护,有时会让他们出丑。孩子有时想做什么,并没有理由,硬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,是强人所难。
童子:如果孩子想不出理由,便说:“我就是想做这件事,这就是理由。”
先生:家长不会认可这样的说法,因为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,都可以这么说。
童子:问题是,孩子没有伤天害理,只是有点随心所欲。
先生:理性的家长认为,随心所欲不是好事,讲不出道理的事情就不应该做。他们没有意识到,任何人做事情,没有一定的随心所欲,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,都是苍白的。这就联系到讲道理的第三个坏处,让人变得虚伪。
童子:虚伪?
先生:明明没有理由的事情,硬要造出理由来。比如教育孩子读书,理由是,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
童子:机灵的孩子马上会说,也没看到读书多的挣了很多钱啊。那些喜欢读书的父母,照样得按揭贷款买房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
先生:靠讲道理是没办法让孩子认真读书的。
童子:关键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。
先生:兴趣很重要,但没有兴趣,难道就破罐子破摔吗?
童子:那怎么办?
先生: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努力去做必须得做的事情的习惯。不讲理由,只讲粗暴的习惯。
童子:说说讲道理的最后一个坏处吧。
先生:孩子越是把做一件事情的道理讲得漂亮,这件事情的价值就越低。
童子:什么意思?
先生:比如,吃完饭,把碗洗了,为什么要洗碗?
童子:因为洗了碗,下次吃饭才有干净碗。
先生:洗碗的理由,非常清楚,洗碗只有工具性的价值,为了下次吃饭有干净碗,才洗碗,洗碗与尼采所看重的生命的上升,关系不大。洗不洗碗,我依然故我。再比如,有人说,自己认真学习,是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。
童子:这理由好,孝顺。
先生:正因为理由太动听,这认真学习的价值便不大了。
童子:为什么?
先生:如果能找到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其他方法,学习便不需要了。这些人的学习不是发自内心,而是被逼,虽然是自己逼自己。尼采最痛恨的就是逼迫、被动。
童子:如果主动地学习,便没有理由。
先生:没有理由,才是最好的理由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