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先生:上次说到,尼采警告我们,不能倒果为因,节食不是长寿的原因。今天继续这个话题。经常有人说,有车有房便有幸福。尼采认为,大错特错。

童子:难道没车没房才幸福吗?

先生:尼采不是这个意思,他是说,不管得到什么想得到的东西,都不会有幸福。

童子:不理解。

先生:真正幸福的人,不会老想着得到这个、得到那个。他们知足常乐。

童子:这么没有追求?

先生:不是没有追求,他们也要工作挣钱、养家糊口。

童子:钱,难道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吗?

先生:他们当然要钱,但钱不是最终目的,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做一些工作,钱是附带的结果。

童子:他们境界很高啊,更重做事的过程,享受这个过程。问题是,现在很多工作都反人性,如何能享受工作的过程呢?

先生:这是另一个问题。尼采所看重的工作,当然不是单单把人当成工具使用。比如现在有人吐槽单位把女人当男人用,把男人当畜生用。

童子:他看重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呢?

先生:他说,幸福的人,必定会采取某些行动,而对其他的行动表现出本能的惧怕。

童子:他们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?把兴趣与工作相结合?这是理想状态,大部分人都达不到。

先生:谈到兴趣,会把我们做的事情割裂成两块,感兴趣的事与不感兴趣的事,做两块事情的态度截然不同。

童子:难道幸福的人没有不感兴趣的事情?

先生:尼采说,幸福的人,是轻快的、必然的、自由的。对做的事情,不管是不是感兴趣,心情都是轻快的。

童子:这不是圣人吗?

先生:叶圣陶在《两法师》中对弘一法师李叔同异常钦佩,在他眼中,法师的“行止笑语,真所谓纯任自然,使人永不能忘”。这似乎与尼采所谓幸福之人的状态,有些类似。

童子:法师怎么个纯任自然呢?

先生:叶圣陶说,“我看他那曾经挥洒书画、弹奏钢琴的手郑重地夹起一荚豇豆来,欢喜满足地送入口中去咀嚼的那种神情,真惭愧自己平时的乱吞胡咽。”

童子:叶圣陶惭愧自己不懂得品味生活?

先生:现在很多人把吃工作餐当成任务,这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事,吃起来随便应付。李叔同不一样,吃个豇豆也能看出他发自内心的喜欢。用叶圣陶的话讲叫“到处自得”。

童子:不管做什么,都显得欢喜满足。是不是感兴趣,不重要。

先生:尼采抽象地告诉了我们,幸福的人是什么样;叶圣陶则举了个生动的例子。所以不要认为尼采的标准太高,不断努力,也许可以慢慢接近弘一法师“到处自得”的状态。

童子:怎样努力呢?

先生:似乎没有什么通用的方法。不过,首先要记得,生活本身是目的,太过重视房车、金钱、兴趣之类,都会让我们厌恶生活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文庆

文庆

70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挑刺砖家——专挑专家的刺 E-mail:wqphil@126.com 微信公众号:zhuanyetiaoci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