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法律的罗翔老师,最近退了微博。这也说明他太红了。今天我们来点评他在《圆圈正义》一书里的讲演《何谓榜样》,原文稍有删节。
各位同学、各位老师,大家晚上好:
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,我感到非常荣幸,也非常惶恐(平庸的发言者只会讲客套话“我感到非常荣幸”,不会说“我非常惶恐”,即使说了“我非常惶恐”,也不会这样提到惶恐的理由:曾经平庸的大学生现在竟然作为优秀教师代表上台发言)。我似乎回到我的大学时光。那时,每次颁奖典礼,我总是坐在礼堂的角落,看台上星光灿烂,心里暗自神伤,心想自己何日也能得到荣誉。所以,见到各位这么多的榜样,我有点感慨自己学生年代的庸碌无为(是不是真感慨自己学生时代庸碌无为,很难说,评选优秀学生很重视综合素质,像罗老师这种喜欢看深刻书籍的人,不一定有那种综合素质,深刻书籍看多了,可能也不一定有意愿去培养那种综合素质)。
关于榜样,我有三点体会和大家分享。
首先,我想对没有获奖的同学说,榜样是可以复制的。在中文中,还有一个词和“榜样”读音类似,叫作“版样”。我是湖南人,区分不了前后鼻音。所以,在我看来,两者都是一样的。版样就是印刷的模板,如印钞票,就需要一个货币的“版样”。无论是作为人们效仿的“榜样”,还是印刷钞票的“版样”,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,都具有可复制性,可以批量生产。如果一个榜样,不能复制,那他只可能是天才或者奇迹(常识问题。优秀学生,不管是以常规手段还是以非常规手段获奖,都不可复制。常规手段意味着某些方面的学习能力很强,所谓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天赋惊人,学不来;非常规手段,既然已经非常规,非普通人所能想象)。
所以,对于没有成为榜样的同学们而言,不要灰心,也不要像我当年那样暗自神伤,羡慕嫉妒恨。你要相信,这些榜样都是可以复制的,只要你努力,明年你也是榜样(同情地理解,如果罗老师不是犯常识错误,就是在表达一种不一样的关于“榜样”的观点:努力了就有机会成为榜样,不管成果如何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他的意思似乎是,一个人如果努力了永远没有机会被评为优秀学生,那么“优秀学生”的称号就没有价值。由此推论,一个人积极上进始终不觉得幸福,那他对幸福的理解一定有问题。学校设立“榜样”的目的,不应该是让少数人志得意满甚至高高在上,而要鼓励所有人都努力奋斗)。
其次,我想对获奖的同学说,榜样是必然会腐朽的。无论是“榜”,还是“样”,它都是“木”字旁,这提醒我们,榜样是会朽坏的。无论是何种“榜样”,何种“楷模”,都如草上之花,草必枯干,花必凋败。也许是给各位泼凉水,今天在颁奖晚会上,你获得了表彰,你感到非常开心,但这种幸福感不久就会消失,也许明天早上一起床,这种幸福感就没了,有的只是空虚。
那么,如何让这种幸福感持续呢?有人会说,我要加倍努力,争取获得更多的荣誉,不再满足于“榜样法大”,要成为“榜样中国”、“榜样世界”,不断追求荣誉的高峰。但往往这样的人却容易摔得粉身碎骨。让幸福感持续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感恩的心、谦卑的心接受一切成功与失败(逻辑问题。不断追求更高的荣誉,不代表不能宠辱不惊,不代表不能以感恩、谦卑的心接受一切成败。如果没有努力奋斗的动力,每天混日子,即使有感恩、谦卑的心,也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成败需要接受了。不断追求更高的荣誉或者其他成功,难免患得患失,没有这些患得患失的丰富经验,不可能一下子就宠辱不惊,只有在不断反思得失的过程中,才可能慢慢平和下来。恰恰是从不反思的人可能摔得粉身碎骨。有些人并不在意各种成功,只过自己的小日子,让他们荣辱不惊,他们会很惊讶,在他们眼中,没有不得了的宠辱,只有平淡的生活。所以幸福感持续的方法不是以感恩、谦卑的心接受一切成败,而是首先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做了之后,感恩、谦卑的心才能派上用场)。
同学们获得荣誉,要感谢很多人。写出优秀的学术论文,要感谢图书馆的丰富资料,感谢食堂的饭菜没有地沟油、瘦肉精,感谢你宿舍的同学在睡觉时还忍受你敲击键盘的声音,甚至要感谢和你发生口角,进而动粗的同学,他让你灵机一动,想出了这样的选题:激情状态与刑事责任。
但是,你唯一不能感谢的就是你自己。如果你认为是你自己的才干、智慧让你获得了成功,那你注定不会幸福。因为这样的你在成功时,你会目空一切、狂妄自大,在得意中自我毁灭; 在失败时,你会自怨自艾、愤怒嫉妒,甚至自寻短见(观点平庸。罗老师反对自负,固然正确。但自负如何与自信区分?有一次窦文涛、梁文道与一位网红写作者聊天,窦、梁年长,都认为自己的成功出于运气,网红年轻,大谈自己小时候多么用功读书,因为用功才有现在的妙笔生花。如果就此认为窦、梁谦卑而网红狂妄,似乎有失偏颇。年轻人不自负的很少,钱锺书如果年轻时候不狂妄,不一定有后来的学贯中西。翻译家许渊冲到老都非常自负,却被誉为“诗译英法唯一人”。很巧,钱、许还有些书信往来。狂妄与自信有时混在一起。在年轻学生面前,需要的不是劝说他们不要自负,而是说清楚哪些自负可以接受,哪些自负会毁了一生)。
一个朋友说,一瓶饮料,便利店里3元,饭店30元。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所在的位置。我认为这是错误的: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处于高位,成为30元的水,而他自知自己本就是便利店里3元一瓶的水。(逻辑问题。罗老师现在很出名,有比较大的商业价值,如果他自知自己是便利店里3元一瓶的水,一定是自我评价不当,因为他有真才实学,不是浪得虚名,不像以前一些贩卖鸡汤的学者。出名有商业价值,是运气使然;有才华是真价值,是天赋与努力使然)。
最后,我想对所有的人说,真正的榜样不在这台上,它在我们的内心,也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良知。良知才是最好的榜样。法律要追求公平和正义,而良知也是公平和正义的尺度。
顺从良知的呼召,做一个真实的人,无论在顺境和困境,都能彰显人性的光辉,克制人性的幽暗,一个行在光明之中的光明之子才是真正的榜样。一个卓越的法大人,并不取决于你的知识、财富、官职,而取决于你是否坚守了良知的底线。(逻辑问题。前面说,努力了就可能成为榜样,现在又说良知是最好的榜样。当然,呼吁大家听从良知的召唤,永远不会错。但良知是很神秘的存在,天下需要做的好事千千万,哪些好事一定要做,哪些好事不一定要做,良知不会告诉我们。罗老师又要我们做真实的人,做人真实有时不一定听从良知的召唤,这是很大的问题)。
针对这篇文章提了一些问题,不是因为罗老师水平不高,而是因为公共场合讲演,很多主题不容说细,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。
附评分结果: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