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
2020年04月30日 20:06

大学生的困惑,高晓松的优越

 

武汉大学学生“磊磊学长”在网上发了一通感慨,引来高晓松关注并特意写了一封公开信,摆事实、讲道理,希望给这位学生一些启示。

“磊磊学长”感慨了什么呢?他把自己的命运和父母辈以及90后相比之后,倍感失落。父母辈工作包分配,90后赶上互联网大潮,不太愁没有工作。他们这些应届毕业生却不幸地赶上了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,就业机会急剧减少。

包分配的父母辈,是比较精贵的大学生,200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到百万,...

阅读全文>>
2020年04月28日 11:10

拯救者的横空出世

尼采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阅读笔记01   查拉图斯特拉的前言   1   查拉图斯特拉三十岁时,离家到山上去隐居修道,他在那里安然无倦地度过了孤独的十年。但是,最后他觉悟了   解读:(这很有趣,40岁的时候觉悟了,就像孔子所说四十不惑)。   一天清晨,天空微露红晕,他起身对太阳说道:   “你这伟大的星球啊!假若没有被你所照耀的人们,你的幸福又从哪里来!   解读:(运用知识之光去照耀...
阅读全文>>
2019年04月14日 23:28

马老师再谈996之点评

前几天我在公司内部关于“996”的观点,引起热议,批评声也是源源不断,和我预期的一样。有人奉劝我不要卷入这样的“不正确”话题,不讨人喜欢,主动招骂,还展示了“资本家的獠牙面目”……是在自毁“形象”。

点评:马老师最重要的形象是鸡汤大师。这样的形象,还需要毁吗?

 

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应,特别是骂帖,很多人很失望是因为从我嘴里说出这些“不正确”的话。我很理解这些看法,其实我完全可以说一些“正确的话...

阅读全文>>
2019年03月04日 10:48

闲逛者本雅明

信任没了,一切以金钱为中心,大家唯利是图;宁静没了,广告、电视、电影带来的文字蝗虫,让人逃无可逃;讽刺精神没了,大众的态度唯一正确;自由的目光没了,市场化的媒体在讨好我们的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目光;温暖没了,周围所见,不论人和物,冰冷无比;安全感没了,孤独无助,逼迫城市中人不得不躲进小楼,人与人之间被钢筋水泥横加阻隔。

以上便是德国作家本雅明在1928年出版的《单行道》(又译为《单向街》)一书中所揭露...

阅读全文>>
2019年02月14日 21:23

翟天临道歉信之点评

 

近期网络上因我论文情况而引发的讨论,让我懊悔不已、深度自责。

点评:1987出生的翟天临,搞学霸人设,最终人设崩塌,责任是否全在他,不好说。即使责任在他,也只是一个不大的错误,年轻人犯错误,上帝都会原谅。他32岁,离40岁还早,四十才能不惑嘛,真正的人生开始于40岁。吴秀波就不一样,50岁了,知天命了…… 

在这几天的舆论声讨和批判中,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思想与言行。虚荣心和侥幸心让我迷失了自己。

点评...

阅读全文>>
2019年01月16日 13:33

大师文章小毛病(冯友兰篇)

本文加粗字体为冯友兰著作《新世训》第三篇《为无为》文章大意,分为十部分,每部分,都进行了点评。   一、无为有以下六种意思,前五种是道家观点,第六种是儒家观点: 1.少为,社会政治方面返朴归淳,个人方面少私寡欲; 2.率性而为,天才诗人写一万首诗,也是无为; 3.因势而为,随着潮流走; 4.顺理而为,比如庖丁解牛,不费丝毫之力; 5.无为而无不为,比如君王放权,社会自发形成秩序; 6.顺道德之理...
阅读全文>>
2019年01月03日 12:29

罗振宇2019年跨年演讲点评

由于某种原因,看了罗振宇的2019年跨年演讲,看得很尴尬,所以稍微点评几句。   1.制造新名词“小趋势”。小趋势其实就是个人机会,不管时代好坏,机会总是有的。抱怨时代没有意义,抓住机会最重要,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,这是罗振宇的理性乐观。他不鼓励社会责任感,坏的时代,我们的目标是活下去,好的时代,我们的目标是活得更好,好、坏时代对非强者的碾压到底怎么样,与罗振宇无关。   2.将抽象原则还原成真实世界,是...
阅读全文>>
2018年06月20日 13:24

徐志摩志在摩登

徐志摩志在摩登

 

徐志摩的嫡孙徐善曾先生写了本关于祖父的传记,2016年出了英文版,今年出了中文版《志在摩登》,传记的内容只有100多页,不算深刻,还算客观,珍贵的是里面有大量徐志摩家人的照片,徐志摩的第一个妻子张幼仪稍微有点圆圆脸,中年以后有点斯琴高娃的感觉,而后来爱上的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瓜子脸。现在这个时代,林徽因和陆小曼之类的文艺青年其实很多,只是没有机缘出名而已,而张幼仪的博爱令人敬佩,世上罕见。

 

1.徐...

阅读全文>>
2018年04月21日 21:55

被误解的密尔“论自由”

  孔子有一天发现自己很喜欢的学生宰予竟然在白天睡大觉,因此极为震怒,于是说出了两句千古名言,第一句是“朽木不可雕也”,这是在骂宰予,第二句是“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”,这是孔子的反省,也就是说,要想看人看得准,不仅要看他们说了什么,还要看他们做了什么。因为宰予这个学生能说会道,把孔子忽悠得团团转,背地里却在虚度光阴,令孔子大失所望。   面对宰予这样的学生,孔子除了生气和痛骂,也没别的办法。中...
阅读全文>>
2018年04月08日 20:36

《我们仨》的纯粹与无奈

2003年的时候,偶然在书店看到了黄色封面、装帧简约的《我们仨》,随手翻了几页,感觉很好,便买下了。我相信,人与书是有缘分的,杨绛先生在书中体现的处世态度,似乎说到了我的心坎上,所以这本书,我是读了又读,书中一些细节,现在依然记得清清楚楚。比如钱锺书问年幼的女儿圆圆到底谁先认识她妈妈,她竟然回答说:当然我先认识,我一出生就认识了,你长大了才认识。还有一次,杨绛想找一张写有地址的明信片,没有地址信就寄不...
阅读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