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乾隆年长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如何点赞中国
童子:1694年出生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,比乾隆皇帝大17岁。虽然他没有来过中国,却在他的《哲学辞典》中对中国称赞有加,让咱们听了很受用。
先生:他怎么称赞的呢?
童子:他说,欧洲没有哪一家名门贵族的古老程度比得上中国的那些世家。
先生:古老也算明显的优点吗?如果是这样,古埃及也应受称赞。
童子:伏尔泰恰恰认为,埃及金字塔与长城相比,只是无用、幼稚可笑的堆堆。
先生:他对中国太偏爱了。
童子:他认为,...
童子:1694年出生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,比乾隆皇帝大17岁。虽然他没有来过中国,却在他的《哲学辞典》中对中国称赞有加,让咱们听了很受用。
先生:他怎么称赞的呢?
童子:他说,欧洲没有哪一家名门贵族的古老程度比得上中国的那些世家。
先生:古老也算明显的优点吗?如果是这样,古埃及也应受称赞。
童子:伏尔泰恰恰认为,埃及金字塔与长城相比,只是无用、幼稚可笑的堆堆。
先生:他对中国太偏爱了。
童子:他认为,...
童子:摄影师鹿道森的离世引起这么大的关注,令人惊讶。《重庆晨报》的评论关注的是当事人的心理健康,“我们身边每一个看上去正常无比的亲人、朋友,他的B面会不会也是另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“鹿道森”?”
先生:每一个选择离开世界的人,都可能被视为心理有问题。
童子:《重庆晨报》请教的心理专家详细罗列了一些心理死角,比如压力过大或适应性心理问题、“讨好型人格”或安全感缺失、情感受挫、深陷负罪感与愧疚感、遇重大变...
童子:农民工陈直研究深奥的海德格尔哲学,听听就有意思。相关报道火了。随之而来的批评也很多。有些人说,他大学时痴迷哲学,不好好上课,最终大二时退学,这导致了他现在找不到像样的工作。如果他真对哲学感兴趣,可以本科毕业后考哲学硕士、博士啊,那才是光明大道。
先生:注意,大学让他主动退学的时候,他找辅导员签字,第一次与辅导员说话。这辅导员在干什么呢?大一一年的时间,学生“不务正业”看哲学影响学业,辅导员竟...
找烟花女的明星钢琴家,为什么被封杀?
演艺明星是大家的模范,私生活不检点,将严重影响风气,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。问题是,如果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买春不被相关部门宣传,便不会有多少社会影响。每年抓到的买春不会少,除了与明星相关的,我们并不知道其余的信息。
那么,为什么要宣传明星的买春?因为大家对明星与普通人的道德要求不一样,明星对私生活更要注意。为什么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明星?因为即使相关部门不发...
陈寅恪与老友吴宓聊天,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:此后若中国之实业发达,生计优裕,财源浚辟,则中国人经商营业之长技,可得其用;而中国人,当可为世界之富商。然若冀中国人以学问、美术等之造诣胜人,则决难必也……专趋实用者,则乏远虑,利己营私,而难以团结,谋长久之公益。即人事一方,亦有不足。今人误谓中国过重虚理,专谋以功利机械之事输入,而不图精神之救药,势必至人欲横流、道义沦丧,即求其输诚爱国,且不能得。
...
胡歌参加2021年上海戏剧学院新生入学典礼,作为校友代表发言。下面的点评,不是说他发言的内容不好,那种环境下只能说些太正确的话。因为太正确,值得分析分析。
老师们,同学们,大家好!我是上海戏剧学院01级校友胡歌。今天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,对于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来说,你们即将要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和旅程,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对我的信任,可以在这样重要的时刻,让我在这里和同学们说两句话。我是01级,你们是21级,...
哲学家金岳霖有一本《哲意的沉思》,看名字以为至少是哲学随笔,其实里面有些文章是回忆录,回忆与各种名人的交往,从中很可以看出他老顽童的特质。
1.灵活不悲情
我做了一个报告,满以为在民族立场上毫无问题。记得在日本占领北京之前,我表示非抗日不可。我说了之后,听众反驳说:我们想的是,美国船在长江自由航行,你一句反对话都没说。我不得不承认,在这一点上,我确实丧失了民族立场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以上是金...
很会写散文哲学的周国平2013年发了一篇《想念我生活中的邓正来》,他以为真情实感,我们读来却浑身尴尬。1945年出生的周先生研究哲学一辈子了,为什么还如此不通透。
1.大男子主义
邓正来先生霸气侧漏,有点大男子主义还可以理解。周先生如此内敛之人,为什么谈起大男子主义还那么自然呢?
他说,邓正来“什么时候看见我身体不好,他一定会催我去检查,如果认为是工作太累所致,他会批评我,连带也批评红,要她在家里贴...
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,最近开了公众号,广受网友欢迎。他公众号的文章,完全没有博尔赫斯、昆德拉随笔的某种“晦涩”或掉书袋,都是大白话,大致可以总结出如下四个特点。
1.普及常识
莫言说:“我们即便成了被别人认为不平凡的人,我们心里面始终还应该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人。这样,你自认为是个平凡的人,也许你真的就是个不平凡的人。”
这种常识大家都懂,但不一定做得到。莫言善于用最朴实的话语把大家都知道的道...
2021年1月,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、中共湖南省委党校(湖南行政学院)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徐芳,发了一篇论文《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》,徐教授是女性,却说女性干部傲娇。她辩称自己没有歧视女性,只是说个别或某些女性干部傲娇。可是通篇论文读下来,没觉得她是在谈个别现象。下面点评该论文的最后一部分。
三、有效矫治女性干部傲娇病的策略
(一)基本点:自身转变
首先,女性干部要转变认识。女性干部...
北京大学副教授、诗人胡续冬先生逝世了,终年47岁。47岁,竟然还是副教授。读了他的诗歌《藏獒大学》,似乎有点明白了。今天试着解释这首诗,以表纪念。诗歌一旦解释,就失去味道了,所以解释就是歪曲。对于没有才华的我辈,除了善意的歪曲,也没别的纪念方式了。
藏獒大学
把一百个讲师关进笼子里。
扔给他们臭袜子、住房公积金、被拐卖的
失足论文的脏器,
(一开始看这几句话,以为是讽刺鲁迅曾任教的南方某著...
去年十三邀访谈历史学者许倬云先生,大火,印象最深刻的,是他的夫人,语速极快,特立独行,尽显现代女性之美。访谈时,许知远一直在做笔记,表示对许先生学识的尊重。今天细读许先生著作《现代文明的成坏》最后一小节《以科技为起点重建生活伦理》,看看有何启示。
要如何重新收拾现代文明的摊子?过去一二百年来,各处都有人作过努力。公平合理分配的管理模式呈现出权力过度集中的趋势。而在自由发展的一端,自从社会福利逐渐...
余英时先生驾鹤西去,在旧书网上看他文集全套售价超过3000元,这套书当时出版时也就500元左右。今天学习这套书第12卷里的文章《价值荒原上的儒家幽灵》片段,只是学习,不挑刺。
今天又可以谈谈儒家在当前中国文化景况中的问题了。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,借所谓“亚洲价值”说的声势,(“所谓”二字,似乎是对“亚洲价值”的某种怀疑)儒家的地位在中国陡然上升了。
今年夏天有一位大陆的哲学专家到普林斯顿来访谈,(“专家”...
奥运会刚刚结束,突然发现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·雅斯贝斯在著作《时代的精神状况》中曾经专门讨论过体育运动,立刻仔细读了两遍,文章分6段,下面是每段不一定准确的大意以及简单点评。
第1段:体育运动提升了力量,增加了勇气,有利于自我保存。现在人那么热衷于锻炼,不就是为了活得长久、健康一点吗?在大自然锻炼,亲近了自然,便接近了宇宙的基本力量。这说得很神秘,简单一点,在森林里锻炼与在钢筋水泥上健身,效果当然不...
余秋雨与易中天两位先生搞过网络骂战,读二人的文章,易老师显得正直,虽然不够深入,余老师就不太好说了,他一篇《学会蔑视》的文章,明明可以结合历史人物,写出历史纵深感,到他这里,掺入太多个人情感,像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辩护,有点小家子气。下面是具体点评。
恶言脏语是不可忍受的。问题是:谁让你忍受了?
(常识感缺失。这句话说得好轻率,面对污言秽语,想不忍受就能不忍受吗?孔子说,六十耳顺。年纪一大把,心态才...
王朔老师写过一篇《知道分子》,狠狠批评了那些只知道读书而毫无想法的学者文人。出发点很好,但煽动性强,打击面广,把思想原创看得太简单,行文风格有点像现在流行的偏激网文。下面是具体点评。
有一孩子,从小爱学习,人也不苶不傻,老师讲什么,家长讲什么,社会上闲杂人等讲什么,孩子听了都往心里去。
(只有王老师所谓知道分子才会使用“苶”这个字,一般人不认识,乍一看是茶叶的“茶”,其实少一横。“苶”是什么意思...
网红周濂教授写过一篇文章《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》,很火,下面是具体点评。
英语中有一个词叫做“white lie”,谎言即为白色,自然充满了温情和善意:慈眉善目的圣诞老人扛着一大坨礼物限时专送,仁心仁术的医生隐瞒绝症患者的病情,老和尚告诫小和尚山下的女人是老虎,莫不是此类白色谎言的代表。
(用词好清奇,礼物为什么是一坨呢?)
当“white lie”上升到国家层面,为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,那就有了一个更好...
对于武汉大学周玄毅教授最近的遭遇,能否幸灾乐祸?周玄毅的文章《公正世界的幻觉》似乎告诉我们,幸灾乐祸是情不自禁的。当然,此周玄毅是不是周教授,无法确定。下面便来点评这篇文章。
祥林嫂为什么不受欢迎最直接的解释当然是唠叨。但是唠叨自己不幸的人多了,为什么她的结局竟是如此凄凉?细究起来你会发现,嫌弃和排斥的真正原因,乃是村民相信她“命不好”,哪怕是捐了门槛也无济于事。
(常识感缺失。祥林嫂已成经...
韩寒很聪明,不写博客了。网上传闻,他意识到自己写博客会情不自禁想着如何调动最多人的情绪,以获得最大的传播,他觉得这是不好的倾向,于是毅然把博客停了。这个逻辑很奇怪,意识到自己不好的倾向,应该往好的倾向改变啊,为什么是不写呢?下面点评他一篇《说徐志摩》片段,不为批判,只为普及一些常识。
上期许知远是观点的偏激,欠缺的是常识感,这里韩寒是常识的偏差,缺失的是常识。缺乏常识感的许知远看不上没有常识...
许知远曾经的文章,自恋、愤世嫉俗,现在访谈了那么多名人,似乎好了很多。下面点评他的《庸众的胜利》,从文章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自恋非同一般。当然,写这文章他还不到40岁,四十才能有点不惑嘛。
大约三十年前,当法国学生们被问道,谁是他们最仰慕的公众人物时,他们选择的不是老年萨特,而是米歇尔·科卢奇——一位电视喜剧演员,以嘲讽和出言不逊著称。
(常识问题。萨特曾经是明星学者,不是因为他的理想主义扎根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