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冰的演讲,常识的偏差
何冰老师的演讲刷屏了,演讲中,他说,只有弱小的人习惯嘲讽和否定,内心强大的人,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。于是他在演讲中拼命赞美年轻人,把年轻人捧到了天上。这无可厚非,毕竟何老师在是拍宣传片。我们只是想探讨演讲中几个常识问题。
“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,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”。听到这句话,我吓一跳,一个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儿童竟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。我们的儿童,更多是被迫上这个兴...
何冰老师的演讲刷屏了,演讲中,他说,只有弱小的人习惯嘲讽和否定,内心强大的人,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。于是他在演讲中拼命赞美年轻人,把年轻人捧到了天上。这无可厚非,毕竟何老师在是拍宣传片。我们只是想探讨演讲中几个常识问题。
“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,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”。听到这句话,我吓一跳,一个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儿童竟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。我们的儿童,更多是被迫上这个兴...
武汉大学学生“磊磊学长”在网上发了一通感慨,引来高晓松关注并特意写了一封公开信,摆事实、讲道理,希望给这位学生一些启示。
“磊磊学长”感慨了什么呢?他把自己的命运和父母辈以及90后相比之后,倍感失落。父母辈工作包分配,90后赶上互联网大潮,不太愁没有工作。他们这些应届毕业生却不幸地赶上了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,就业机会急剧减少。
包分配的父母辈,是比较精贵的大学生,200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到百万,...
前几天我在公司内部关于“996”的观点,引起热议,批评声也是源源不断,和我预期的一样。有人奉劝我不要卷入这样的“不正确”话题,不讨人喜欢,主动招骂,还展示了“资本家的獠牙面目”……是在自毁“形象”。
点评:马老师最重要的形象是鸡汤大师。这样的形象,还需要毁吗?
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应,特别是骂帖,很多人很失望是因为从我嘴里说出这些“不正确”的话。我很理解这些看法,其实我完全可以说一些“正确的话...